“党员是旗帜,是标杆”。有时,当我们需要用一句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诠释“党员”这一光荣身份的特征时,这很可能是脑海中最先浮现出来的一句话。“旗帜”、“标杆”承载着光荣与荣耀,更蕴含着使命与责任。作为群众眼中“旗帜”、“标杆”的党员,我们该用什么来回报群众赋予我们(党员)的崇敬与信任?
对于这个问题,通过参加各种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我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收获良多:既有通过集团党委组织的专题报告会,听市委党校教授深入浅出的剖析当前严峻国际形势,知晓我们的党和国家如何在面临复杂环境中机智从容开展内政外交,展大国风范、扬民族精神的事例,在士气激昂、倍感振奋的同时,了解到正处于关键历史转型期我们党和国家正经受着的政治经济、民主法制等诸多方面前所未有的考验;也有通过参加公司党支部开展的组织生活学习会,进一步积累对我党创建、发展、壮大历程的了解,还在与党员同志们学习交流及讨论中,丰富了政治理论学习的新思路;在研读公司下发的《论群众路线》等书籍中,了解到建党以来各个阶段围绕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我党始终如一的坚定立场;特别是近期,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观摩影片《焦裕禄》,通过观看影片,使我对党员干部应具有哪些品质,应具备何种情怀,工作为谁、工作为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比较明晰的答案,同时,也使我对当前我党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意义有了深切的体会。
这次看《焦裕禄》,是我第二次观看。第一次观看是在近20多年前,读小学的时候。为什么期间再也没看过,原因说来可能有点幼稚,就是因为小时候看完后,觉得太过震撼——“艰苦”得太过震撼:地域环境太艰苦,不是天寒地冻,就是漫天黄沙,要不就是洪水漫天,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过得太艰苦,缺衣少粮到民众逃荒、背井离乡;片中的那位焦叔叔干得太艰苦,风沙里来雨里去,没白天、没黑夜拼命干,终于有一天倒下了。而后,再每每提及这部影片的名字,心里就会酸酸的。20年后,再次观看,看的是影片,实则更是一次政治学习。带着端正的态度,在仔细观影中,我有了更为厚重的收获——震撼,还是震撼,被主人公焦裕禄同志身为共产党员“时刻为民、全心为民”的感人情怀、“严以律己、秉公用权、不谋私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以及“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百折不饶”的实干精神深深震撼。
作为党员,要成为“旗帜、标杆”,心中不能没有“榜样”,不能不立“先进目标”。十八大以后,那些纷纷落马的高官,就是极好的例证:身居高位、身处要职,不想着为民谋利、造福于民,忘记了入党誓言,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权钱交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此迟早是要受到惩治的。因此,我们的党中央号召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出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查找宗旨意识上的欠缺、作风上的缺点、工作中的差距、党性上的劣失、修养上的不足,才能不愧于党员的使命和职责。通过观影《焦裕禄》,我的体会是: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就应是每位党员干部的明镜。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亲民爱民情怀、“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务实风范、“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和“吃苦在先,冲锋在前”的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品质⋯⋯这些,不仅是当时优秀党员的写照,值得永远敬仰与学习;也更是对于当前及今后,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集团的历次专题党课,多次提到身为党员应常自省、真笃行。工作中,我们党员不妨将自身的工作状态、行事方法、对待群众的态度与焦裕禄同志做比较、找差距,就会明方向、有目标。作为党员,要象鸟儿爱惜羽毛一样爱惜党员的光荣身份,珍惜工作的机会、服务群众的机会,将光和热切实发挥出来;当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或者可能是群众的不理解、误解时,要能受得起委屈,经得起考验,迎难而上;当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时,不应骄傲自大、沉沦享乐,要坚持紧密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以推进工作、破解瓶颈的成绩凝聚民心,提增党员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