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善新师傅是静安药厂的一名老职工。几十年来,在本职岗位上一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保证原料的正常供应和质量安全稳定,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回想当初,周师傅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英俊小伙,来到静安药厂提取车间从事煎汁工作,以后又受企业委派长期驻扎在安徽、浙江、江苏等原料供应加工基地,专门对种植加工基地进行现场质量监管,这一干就是几十年。长期在外奔波、来回穿梭各地,远离妻儿老小,再加上野外工作的艰辛,单身在外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这其中的滋味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如今的周师傅已成为一个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了,这不得不让大家从心底里对他产生深深的敬意,每当看到周师傅回厂里向领导述职,人们总会向他问这问那,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他投去一种充满关切和期盼的目光,真是让人感慨不已!
几十年来,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广大员工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年轻人眼里,周师傅是提取车间的技术骨干,再怎么复杂的工作,到了周师傅手上都会变得容易起来。周师傅工作的时候总是将整个工作中的每个步骤设置得非常严密、到位,环环相扣、步步相连,把每一项的工作细节考虑、计算在内,安排得有条不紊;不但对自己是严格要求,对年轻人更是尽心带教,悉心指导,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一定要把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都估计到,一定要想好了再做,要做到忙而不乱,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在工作之余,周师傅更是其他同事的良师益友。他总是待人热情,以帮助别人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平时只要一有空下来的时间,周师傅就会到各个岗位去看看。当细心的他发现一些同志操作时的不足时,他便会及时加以纠正和指点。特别是一些新进人员,周师傅在空余时间便会耐心的指导他们一些操作技能,并把他多年来总结的生产经验倾囊相授,使这些新人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独立上岗操作。
今年在公司的大力倡导下,车间更是积极开展了拜师学艺活动。其中便安排了周善新师傅与袁馨飙结成了对子,并且创造各种机会让师徒两个多交流多学习。在结对子期间,师傅悉心教,徒弟认真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技能方面也得到了师傅的认可。由于周善新师傅已经快到了退休的年纪,车间一直还继续抓紧物色合适的人选与周善新师傅结成对子,一定要将周善新师傅的技能绝活手艺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每年公司都有外出收膏的生产任务,周善新师傅进厂到现在三十年来,每年都主动请缨,踊跃参加。厂里每年派人外出收膏都是一个相当繁杂,规模较大的事情,但不管人多人少,周师傅总是这支队伍里的大将,这支队伍也总是少不了他。从当初几十人一起出发这样一种规模开始,到如今只有他一个人担当重任,老周不管情况有什么变化,总是能够坚持到底,克服所有的困难,服从领导的安排,完成外出收膏任务。出差的条件当然是相当艰苦,天气最热的时候,他在黄山加工基地负责收膏,不但要对加工现场进行质量监控,而且要和农民一起参与劳动;那里工作没有星期六、星期天之分,每天早上三点多就起床,然后就开始一天的忙碌,一干就是十四到十五个小时,有时一天只睡5、6个小时;天气最冷的时候,他又要赶到江西收鲜竹沥油,那里是深山老林,没吃没喝的,这时候一天三顿饭,辣椒、咸菜则成了他每天的主食;晚上则是睡草棚,头顶月亮数星星,这样一待又是好几个月……
出差的待遇并不高,对此周师傅没有任何怨言。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岗位工作的热情,对企业的挚爱,体现了一个老工人不为名、不为利,甘为企业做贡献的朴实、高尚风范。
周善新师傅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一贯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敬仰。并且也以他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真正体现了一代静安药厂老员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