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一个上天出错遗落在人间的美丽仙女。也是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她集太湖烟波浩淼之势,具西湖淡妆浓抹之美,拥千岛湖环拱珠链之局,素有江南明珠、绿色仙镜之誉。
天目湖座落于江苏溧阳市,一个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世代传唱的《游子吟》,就是孟郊任溧阳令时作的。李白、张旭、朱熹、唐寅、汤显祖等文化名人都曾为溧阳山水留下华章。翻开深邃的记忆,吟一首唐诗宋词,去天目湖聆听天籁之音吧!在这青春的五月,带上行囊,让我们一路山歌,一路前行……
天目湖和天目山一脉相承,距离很近,形同兄妹。天目山的余脉一路蜿蜒,从浙江伸向江苏,峰峦绵亘,最后扑进一片清丽绝尘的湖水——这就是天目湖了。牌楼、迎宾广场开阔而气势非凡,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石刻浮雕如屏障一般展开,古朴厚重,与“山水园”的匾额构筑起返朴归真的意境。一脚踏入,恍若两重天地,门外红尘滚滚,门内静如处子,那绿湖已在脚边流淌。举目四望,只见群山环抱,绵延起伏。湖岸线弯曲环绕,蜿蜒伸向茫茫苍山之中。湖就像母亲宽广的怀抱,山就是她的子女。青山紧紧偎依湖水,山环水复,情深意长。山水如人也有这般生死相依的亲爱,站在湖边未走一步,已被这样绝尘的山水感动得无言。
经山水园酒店前面的长廊上了游艇。满船游兴极好的客人,大都来自镇江、南京、上海等地。人行湖中犹如入画,此时看去,山不高,水不远,真是山外青山湖外湖。秀美、野趣、三绝,这是天目湖三大特色。这特色可是来之不易,天赐这一片绝伦之地,多少年却是藏在深闺人不识。随着现代人对乡村田园的怀念和追求,天目湖美丽的盖头终于被掀开了。
在天目湖,游人无不津津乐道的三绝是——水甜、茶香、鱼头鲜。水甜是因为天目湖独特的水质,好水自然出好鱼,天目湖中的鱼真够神奇,只养不喂,任它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最后造就了一种大灰鲢的野生鱼。如今无处不见“砂锅鱼头”这道菜,可是谁知道它的原创地、正宗牌就在天目湖呢?说的是当年管理处老主任,见渔民鱼太多吃不完都将鱼头扔了,他就将鱼头捡回来煮汤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天上级突然下来检查,名叫朱顺才的厨师可着急了,老主任就教他如此这般。鱼头汤端上桌时他们还一个劲道歉,谁知领导们个个叫好,最初便叫它“沙河鱼头”。到了1985年,邓小平来南京,江苏省派会做独家鱼头的朱顺才出使六朝都会。席上这道汤博得众人喝彩,邓小平连夫人下厨感谢做出如此美汤的大师傅。砂锅鱼头就此一举成名,这可谓天目湖一段佳话,也就有“到天目湖不吃砂锅鱼头等于没来”之说。
大约十多分钟,游船系上龙兴岛。这座岛形状像一枚长条枫叶,极其秀美,野趣天然。山上树木葱茏,沿途听水流如琴,高高低低吟在耳边,若是听懂了的,一定是心静如水的人吧。环岛的游步道全是杉木板用桐油泡过再铺成路,这种松软的木板路尤令老年人倍感温暖,与山色相近的黑褐木质,自然而亲切。沿路可见“密林穿越”、“森林浴”、“森林氧吧”,当你穿过密密匝匝的丛林时,你已经沐浴在森林绿色氧吧里了。休息一下,排队坐船到乡村田园。这其实是个大人小孩的娱乐场。就一路走着看看,累了在湖边找个椅子休息下。
一夜休息之后,第二天我们便来到了“南山竹海”。此山海拔约1000米,它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鸡鸣三省之地,是溧阳的南山区,故称之为南山。虽不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但这里峰峦叠嶂,高低错落,此起彼伏。导游告诉我们,来到南山竹海有三大必看景点,它们是镜湖、寿文化广场和吴越弟一峰。我们乘电瓶车先到寿文化广场,沿途就是竹海镜湖。在两山夹峙中的一泓清水,象一块明镜镶嵌于山中,山水相映,风光旖旎。湖面上停靠着十多只竹筏,游客可乘船到湖中一游。沿着山路前行,满山遍坡长着粗圆、挺拔的毛竹。镜湖把南山竹海美景衬托的更加古朴柔和,它也是南山竹海的标志。俗话说“有竹也须有水,有水方能衬出竹的秀美”,在镜湖,您可以欣赏到竹在水中长,水在竹间流,竹景开在水中央的美景。透过婆娑竹影,有一个个闪红的字样,刻在溪涧边铁褐色的岩石上,细细辨析,是楷草隶篆各种书体的寿字。走出官道,继续向南前进,只见群山抱合,岗峦重叠,两边的数万亩毛竹,直刺云天。倚山抱石,碧海蓝天,山风习习,惊涛澎湃,情趣别致。
南山与寿紧紧相扣,把你引向寿的深处,使我沉浸在这寿文化的遐想之中,车到寿文化广场就停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由纯铜制作的慈眉善目的老寿星,它头部高12.8米,整个山体就是他的身体,两侧的山峰就是他的左膀右臂,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寿星,在这儿您就可以拜拜老寿星,俗话说“拜拜老寿星,家和万事兴”。此外广场四周还向我们展示了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所沉淀下来的各种寿字和养生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就可以仔细拜读。导游说竹海里有100个寿字,68个刻在寿星岩壁上,31个刻在竹海石块上,还有1个寿字,就要靠你自己去寻找了。如你视礼、言礼、听礼你会寻觅到那个寿字,也就到了成语沧海桑田的化身了。“礼”是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之基,礼就是规矩,无论世事多么纷繁复杂,你坚守规矩,眼睛就净,耳际就静,身体就轻,心神就宁。这不就是那个虚无缥缈的寿字的解读吗?这不是梦想成真的一个总结、一种殇怀、一曲绝唱吗?
吴越弟一峰是南山的最高处,需要乘索道上去,这里是观赏万亩竹海的最佳场所。 到达山上,再沿着木制台阶攀登,登上山顶有座“乐山亭”,两侧书“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里便是号称508米的吴越弟一峰——南山之巓了。举目远眺,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峰峦起伏,万亩翠竹一望无垠。乐山亭边凭栏处挂满扎着红丝带的同心锁。乐山亭侧边有座紫铜祈福钟,重2.18吨,高2.18米。撞钟还有讲究,撞一下代表一生平安,撞二下代表健康顺利,撞三下代表富贵长久。除夕夜要撞108下,为除去108种烦恼。时而有登山游客撞钟祈福,浑厚的钟声响彻三省,使人产生神秘而奇妙的感受。
漫游蔽日竹海、信步傍水长廊、荡漾碧波竹筏、品茗南山寿眉,使人心旷神怡,南山给游客以古朴、原始和自然的惬意,绿水清山,体现了自然,显示了野趣,游完尽管疲劳至极,但还是流连忘返,加上南山的寿文化,蕴育着所谓“南山寄福语,千里传佳音”,品味了了南山竹海,也将我的祝福与竹海美景一起祝愿各位同事身体健康,寿比南山,万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