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企业 爱岗如爱家 ——周善新师傅先进事迹 |
信息来源:提取车间 主编:办公室 2025-9-10 |
|
周善新师傅是静安药厂老职工,又是我们提取车间的老师傅。几十年来,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艰苦工作,无私奉献;为保证企业原料的正常供应和质量的稳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无怨无悔地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几十年来,周师傅爱岗敬业,做事认真负责,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是我们提取车间甚至是我们药厂的标榜,他用自己认真负责、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敬业精神;朴实无华、乐于奉献的处世风格,给单位员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静安药厂不管是谁问起提取车间的周师傅,大家无不称好,统统都翘起大拇指,说周师傅的技术是绝对一流的,能从周师傅身上学到东西是我们的荣幸!的确,周师傅每次工作的时候会将工作中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细细考虑,未雨绸缪,做好必要的准备,因此不管在什么地方,良好的工作习惯总会使工作能够做得井然有序,非常地到位,也使得我们整个提取车间每天的工作又保质又保量。周师傅平时在工作中不但对自己的要求格外严格,在对年轻人的教育方面又同样像长者一样悉心教导我们,告诉我们做事不要慌乱,事先要仔细想清楚,一定要考虑周全,不打无准备的仗。
每年公司都有外出出差的任务,这项艰巨的任务从周师傅年轻的时候就交给了他,这一干就干了三十多年,周师傅也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一个两鬓发白的老师傅了。在这几十年里,他长期奔波在外,任劳任怨,没有一句怨言。外地出差在原料基地负责质量监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野外的条件是非常恶劣的,不管是收膏还是收鲜竹沥,都在7、8月天气最热的时候,每当这个季节,他都要去黄山负责收膏;他不仅要对现场进行质量监控,还要与当地农民一起劳动,指导他们如何操作;每到12月份天气最冷的时候,他又要赶到江西收鲜竹沥,那里是一片未开发的深山竹林,吃不好也睡不暖,生活条件十分之差,经常会遇到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周师傅总是每顿就吃点咸菜馒头之类,淡然地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劳动。在山里的日子,晚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的地方睡觉,更没有一张像样的床,对于空调、取暖器之类东西,简直连想都不敢想,面对艰苦的生活他也从来没有抱怨。
在车间工作的日子里,周师傅也同样秉承着一贯的不怕苦、不怕累的风格。前段时间周师傅不小心摔了一跤,左腿一大片青紫,车间的同事说让他在家里休息静养,但是他还是不放心洁净区岗位新人独立操作,伤势没有完全好转就来上班了,这种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确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之后没过几天,他的伤势尚未痊愈,又要远赴鲜竹沥产地出差,尽管同志们都劝他养好伤再走,车间主任也劝他多休息几天,等伤好点了再去也不迟,可周师傅就是不同意,笑着说道“我能行,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忍忍也就过去了,过两天自然会好的。单位的事情倒是耽误不得的”。最后在他的坚持下,领导还是拗不过他……。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反映出了周师傅爱厂如家的高尚品质。
在公司的大力倡导下,车间内展开了拜师学艺活动。其中安排了周善新师傅和袁馨飙同志结成师徒对子,让两师徒在工作之余交流学习讨论,同样,其他青年职工也在这次学艺活动中得到了成长锻炼!在周师傅的悉心指导,认真教授自己的工作经验,做徒弟的虚心接受,认真学习,改善之前不足之处。很快,袁馨飙同志的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技能水平也有了一定的飞跃,在车间内得到了一致的好评,这少不了周师傅平时的耐心教导和督促。因为袁馨飙同志家庭的原因,不能长期出差在外,所以车间领导和周师傅商量后,决定重新培养新员工张俊峰来继承周师傅的技术。对于新徒弟,周师傅还是这样孜孜不倦地手把手地教他,没有丝毫的怨言,也不怕受累,依然像当初那样悉心带教。没有多长时间,张俊峰在周师傅的指导下便可以独立操作了,人们都说老周真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好师傅。
还有一次,周师傅出差回来第二天正好是他的休息,但听说车间人手不够后,他主动请缨,要求第二天自己来上班,也不管自己出差回来后的疲累,硬是第二天不请自到。把车间的工作放在了第一位!这种事情在他身上是时常发生。他经常对同事门说:“自己快退休了,对单位的贡献越来越少了,趁还没退休前为单位多做点事,多出点力,也不枉费公司对我的栽培和信任”。
几十年来,周善新师傅凭着自己的那股执着热情和对企业的敬业精神,得到了企业领导和车间同事们的一致肯定,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敬仰。体现了一位老师傅爱岗敬业的崇高品德,也是我们新一辈职工学习的好榜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