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齐 泰山撼——记固剂车间的二、三事 |
信息来源:固剂车间 邵倩 主编:办公室 2025-9-10 |
|
只要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就一定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压跨;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任何貌似不可战胜的困难,都会像敌人一样向我们投降……我们固剂车间就是本着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凭着全体员工那种良好的职业素养,自觉克服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能一次次顺利完成艰巨的生产任务。
就拿我们制粒班组来说,按照人员配备每班应有6人,但从去年8月开始,一直都是5人一班进行生产,这无疑也增加了每个人的工作量。而且近几个月来,生产计划也排得满满当当,每周除正常的连班工作外,次日他们还需要完成一个批号的无糖型产品。但是我们制粒组的所有成员对此都毫无怨言,积极配合公司的生产安排,坚持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哪怕再苦再累都能坚持完成生产任务。有时为了不把当天的工作拖到第二天去做,他们经常会主动加班加点,直至完成当天的生产任务。
光有一股干劲还是不够的,关键是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疑点、难点问题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去应对各种挑战,这才是最关键的。要说这些事情,除了领导的正确指挥,随机处置得当外,还是离不开员工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比如在生产板蓝根颗粒(无蔗糖)120213-1时,制粒存在无法过筛的情况,在搅拌较干的情况下,还是无法过筛。面对难题,徐炼钢主任凭借多年的经验试制后发现,问题在于此批浸膏黏性不足。为保证后几天的正常生产,他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把此批浸膏在制粒前都由提取车间烧一下,再将重烧的一批与后面好的一批浸膏混合后再制粒。办法想出来了,但这只是第二天的方案,对于眼前正在做的120213-1、120213-2已经来不及采取此项措施了,因此只能采取硬做的方法,就是把原本筛15分钟能成功的东西,在时间上适当延长到25、30分钟,这样一来制粒时也只能勤换筛网。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确保当天的事情当天做完,大家立刻抓紧时间行动起来,没有人计较下班的时间。这一个班次,员工们整整奋战到晚上9点才回家。
又如在生产无蔗糖排石颗粒120222-3时,由于设备原因,导致一步制粒抖袋无力,致使影响生产。原本日班的工作,他们一直做到20:23。而21、23日他们都是连班工作,可见其中的辛苦程度。这实际上就是车间上下,干部与职工同心同德,精诚团结的结果,也就是所谓“人心齐,泰山移”的结果!
由于制粒产量的增加,内包和外包也面临来不及包的问题。为了不脱节,我们只能安排内外包加班,当我告知组员生产安排时,他们都毫无推诿,立即表示同意。我们车间组员工作积极性都异常高涨,早晨七点半之前,我们的组员都已投身到各自岗位中去,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除生产上取得的成绩外,车间在其他方面也有表现:如配合完成批记录的改版工作。年初,质监部对批记录进行了改版,其中增加了复合膜和小盒的物料平衡,复合膜我们一直是采取先领几批,再下一次领时退几批,把退库总量分摊到最后未退的几批中即可。在新版批记录中因为多了物料平衡,这要求对前几批的退库数要拿捏准确,否则后面的退库数就会与实际相差很大。
为了使数据更准确,内包组长金纬除正常生产外,还不厌其烦地积累一批批数据:进包材时将每卷复合膜过秤,并写在内芯上,再将本批所有内芯一一过秤,看包材是否准确。在一批颗粒包完后,将设备上所有剩余包材称量,得出退库数后,记录数据。收集不同卷复合膜包出的空袋并称量,得出平均值。在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并摸索中,基本已掌握计算规律,完成的批记录改版审核工作。
车间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中间也涌现了一些互帮互助、相互理解的事例。
我车间的黄春明,由于他父母多年前查出患有癌症,长期的治疗使这个家庭负债累累。他妻子又是外来媳妇,儿子又刚读一年级,去年6月母亲不幸去世,今年2月父亲又离世。得知这一消息后,车间所有组员纷纷慷慨解囊,募捐相助。同事间互相关心,团结友爱,也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助推剂,它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推动了车间班组的各项工作。
如今,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已在我们固剂车间蔚然成风,我们将继续秉承这些优良作风,每人都要为企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
|